1950年的春天,中南海西侧的菊香书屋内,胡乔木揉了揉发酸的眼睛,将刚刚修改完的《人民日报》社论稿子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。
窗外传来警卫员换岗时轻微的脚步声,提醒着他时间已近凌晨。
"乔木同志,主席让你过去一趟。"秘书轻声敲门道。
胡乔木立刻站起身,拿起那份还散发着油墨香的稿子,快步穿过回廊。
春夜的凉风拂过他的面颊,让他略微清醒了些。自从1941年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以来,这样的深夜讨论已是家常便饭。
毛泽东正伏在宽大的办公桌前批阅文件,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,脸上露出笑容:"我们的'第一笔杆子'来了,快坐。"
"主席,这是明天要发表的社论,我做了些修改,请您过目。"胡乔木恭敬地递上稿纸。
毛泽东接过稿子,从抽屉里取出老花镜戴上,仔细阅读起来。
胡乔木注意到主席的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,自己的心跳也不由得跟着起伏。
虽然共事多年,但每次请主席审阅文稿时,他仍会感到一丝紧张。
"好,改得好!"
毛泽东突然拍了下桌子,吓了胡乔木一跳,"特别是这段关于土地改革的论述,比原稿更透彻了。乔木啊,你的文字越来越有力量了。"
胡乔木松了口气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:"是主席教导有方。"
毛泽东摘下眼镜,揉了揉鼻梁:"你呀,就是太谦虚。从延安时期开始,你的文章就一直很有见地。还记得你写的那篇《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》吗?连少奇同志都称赞说写得好。"
窗外传来布谷鸟的叫声,胡乔木这才惊觉天已微明。
毛泽东似乎毫无倦意,起身走到书架前,抽出一本线装书:"最近我在读《资治通鉴》,有些感想。治国如治病,既要治标更要治本。我们现在建设新中国,也要有这样的眼光。"
胡乔木认真地点点头。
这样的时刻总是让他感到振奋,主席的思想如同浩瀚星空,而自己能在一旁仰望学习,实在是莫大的幸运。
"对了,"毛泽东突然转身,"下个月召开的政协会议上,你负责起草开幕词。要把当前国内外形势分析透彻,特别是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政策,要揭露其本质。"
"我明白,主席。"胡乔木迅速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,"我会重点强调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决心。"
毛泽东满意地点头,目光中流露出信任:"交给你,我放心。"
离开菊香书屋时,东方已经泛白。
胡乔木深吸一口清晨的空气,感到肩上的责任与心中的热忱同样沉甸甸的。
作为毛泽东的秘书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,他深知自己手中的笔不仅记录历史,更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塑造历史。
时间如白驹过隙,转眼到了1956年。
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,胡乔木负责起草大会的主要文件。会议期间,他常常工作到深夜。
一天晚上,周恩来总理来到胡乔木的办公室,看到他桌上堆满的稿纸,关切地说:"乔木同志,要注意休息啊。这些文件固然重要,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。"
胡乔木连忙起身:"谢谢总理关心。这次大会要确定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方针,我不敢有丝毫马虎。"
周恩来拿起一份草稿翻阅,点头赞许:"你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主要矛盾分析得很到位。毛主席看了初稿后也很满意。"
胡乔木眼中闪过一丝欣慰:"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。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许多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。"
周恩来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:"乔木啊,你和主席共事多年,最能领会他的思想。现在国家处于关键时期,更需要你们这样的笔杆子把党的方针政策准确传达给全国人民。"
送走周总理后,胡乔木站在窗前,望着中南海的夜景陷入沉思。
自新中国成立以来,他亲眼见证了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,也深知前路的挑战。
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,他时刻提醒自己要站稳立场,但也要保持独立思考。
1958年,全国掀起"大跃进"高潮。
胡乔木随毛泽东视察各地,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。
但在一次河北农村考察时,他看到的情况却让他忧心忡忡。
"亩产万斤?这怎么可能?"胡乔木私下对同行的一位农业专家说。
专家苦笑摇头:"实际产量连上报数字的三分之一都不到。但谁敢说真话?说了就是'右倾'。"
回到住处,胡乔木辗转难眠。
第二天汇报工作时,他委婉地提出:"主席,有些地方的产量数字可能有些浮夸,这样下去会影响粮食分配计划。"
毛泽东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:"乔木同志,你这是不相信群众的创造力?大跃进中出现些问题是正常的,但主流是好的嘛!"
胡乔木立刻意识到自己失言了:"主席批评得对,是我看问题不够全面。"
这次经历让胡乔木更加谨慎。
他开始明白,即使是毛泽东最信任的笔杆子,在某些问题上也不能畅所欲言。
他只能通过精心斟酌的文字,在政策文件中尽可能加入一些实事求是的元素。
1959年庐山会议上,彭德怀上书直言大跃进中的问题,结果遭到严厉批判。
胡乔木作为会议记录人员,目睹了整个过程。
当晚,他在日记中写道:"真理有时需要沉默来守护。"
1965年初冬,上海《文汇报》发表了姚文元的《评新编历史剧〈海瑞罢官〉》,在知识界引起轩然大波。
胡乔木读到这篇文章时,感到事态非同寻常。
"这哪里是文艺批评?分明是政治批判。"
胡乔木对妻子谷羽说,"把历史剧和现实政治生拉硬扯在一起,这种文风很不正常。"
谷羽担忧地看着丈夫:"你要小心说话。我听说这篇文章是江青同志授意写的。"
胡乔木沉默良久:"我总觉得,党内要出大事了。"
果然,1966年春天,毛泽东主持制定了《五一六通知》,标志着"文化大革命"正式开始。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,胡乔木最初还参与了一些文件的起草工作,但很快就被排除在核心圈外。
五月的一个傍晚,胡乔木被通知到毛泽东住处谈话。走进熟悉的菊香书屋,他发现主席的神情与往日大不相同。
"乔木啊,"毛泽东开门见山,"最近党内有些同志思想跟不上形势,对文化大革命不理解甚至抵触。你的态度怎么样?"
胡乔木谨慎地回答:"主席,我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策。只是在具体方法上,是否应该更注重保护那些为革命做出过贡献的老同志?"
毛泽东站起身,踱到窗前:"革命不是请客吃饭!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打倒,社会主义就会变色。你呀,书生气还是太重。"
谈话不欢而散。离开时,胡乔木注意到江青正从隔壁房间走出来,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。他心中一沉,知道自己的处境已经十分微妙。
不久后,胡乔木被停止一切工作,接受审查。
在那些被隔离的日子里,他反复思考着这场运动的来龙去脉。他相信毛泽东的初衷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,但方法却走向了极端。
1967年寒冬,胡乔木被下放到河南干校劳动。
临行前,周恩来特意派人送来一件军大衣:"乔木同志,保重身体,未来党和国家还需要你的笔。"
在干校的日子里,胡乔木白天参加劳动,晚上则偷偷写下自己的思考。他记录下对党史的研究心得,也记下对当前局势的忧虑。这些文字被他小心地藏在床板下,成为他精神上的支柱。
1976年毛泽东逝世,随后"四人帮"被粉碎。胡乔木终于结束了十年的沉寂,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中央。1980年,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,负责主持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起草工作。
1982年初春的一个下午,胡乔木在办公室接待了来访的邓小平。
"乔木同志,"邓小平亲切地说,"决议稿我看了,写得很好。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,既肯定了毛主席的历史功绩,又指出了他晚年的错误,分寸把握得很好。"
胡乔木为邓小平倒上茶:"这是集体讨论的结果。我认为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初衷是反修防修,担心党和国家改变颜色,这个动机是可以理解的。但采用的方法严重错误,导致了灾难性后果。"
邓小平点点头:"是啊,毛主席晚年脱离了党的集体领导,轻信了少数别有用心的人。这个教训我们必须永远记取。"
送走邓小平后,胡乔木站在窗前,思绪万千。
作为历史的亲历者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与局限。
现在,他有责任将这段历史真实地记录下来,为后人提供借鉴。
1980年代中期,胡乔木开始撰写回忆录。在写到文革部分时,他常常搁笔沉思。
一天夜里,他叫来助手:"我思考了很久,认为文革的发生有三个深层次原因。"
助手连忙拿出笔记本记录。
胡乔木缓缓说道,"首先,
毛主席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估计过于严重,把党内不同意见的正常讨论都看作两条路线斗争;其次,他逐渐脱离了实际调查,凭个人经验决策;第三,个人崇拜现象严重,使党内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。"
助手小心翼翼地问:"那您认为,毛主席知道文革造成的破坏吗?"
胡乔木长叹一声:"我想他是知道的,但已经骑虎难下了。1975年他批评'四人帮'时说过'我一生干了两件大事',语气中不无悔意。可惜历史不能重来。"
1990年,胡乔木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。
在病榻上,他仍然坚持修改回忆录。
医生劝他休息,他却说:"这些文字关系到我党历史的真实记录,我必须完成它。"
9月的某天,胡乔木突然精神好转,让家人扶他坐到书桌前。
他颤抖着手,在稿纸上写下最后一段文字:
"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,但他也是人,会犯错误。我们纪念他,既要学习他的光辉思想,也要汲取他晚年失误的教训。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..."
笔突然从指间滑落。胡乔木感到一阵眩晕,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菊香书屋,看到年轻的自己正在聆听毛泽东的教诲。那些激荡人心的岁月,那些曲折坎坷的道路,都化作了一声悠长的叹息。
河南罗山干校的清晨,凛冽的北风卷着细碎的雪粒拍打在糊着报纸的窗户上。胡乔木裹紧褪色的棉大衣,把冻得通红的双手放在嘴边呵了口气。同屋的老赵已经起床,正往搪瓷缸里掰着硬得像石头的玉米面窝头。
"老胡,今天咱们三连要去东洼地刨冻土。"老赵把热水瓶里最后一点温水倒进缸里,"张连长特意说了,你是重点改造对象,得带头干。"
胡乔木点点头,从床下取出劳动时戴的线手套,发现大拇指处又磨出了个洞。他摸出针线包,就着昏暗的灯光缝补起来。针尖几次扎到手指,渗出的血珠在灰白的手套上格外显眼。
"老胡!紧急集合!"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。
操场上已经站了二十多人,张连长披着军大衣,手里挥动着一份《人民日报》:"最新指示!所有人立即学习元旦社论!老胡,你以前在中央搞过宣传,你来念!"
胡乔木接过报纸,站在结冰的土台子上。当读到"清理阶级队伍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"时,他的声音不自觉地颤抖了一下。台下几个年轻的红卫兵立即喊起来:"态度不端正!必须深挖思想根源!"
学习会结束后,胡乔木被单独留下。张连长递给他一支"大前门":"抽一根?从北京带来的。"
胡乔木摆手谢绝:"谢谢连长,我不会。"
"老胡啊,"张连长吐着烟圈,"听说你女儿在北大荒兵团?我有个表弟在那边当指导员,可以照顾照顾。"
胡乔木警觉起来:"不麻烦连长了,年轻人应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。"
张连长突然压低声音:"其实我读过你写的《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》,写得真好。现在...太可惜了。"
胡乔木没有接话,只是弯腰紧了紧绑腿。远处传来哨声,他如释重负地站起身:"连长,该上工了。"
收割季的傍晚,胡乔木正在仓库清点农具。脚步声从背后传来,他头也不回地说:"铁锹还差三把,我明天去二连找找。"
"胡秘书长。"陌生的声音让胡乔木猛地转身。
站在面前的是个穿军装的年轻人,领章上没有部队编号。来人环顾四周后快速说道:"明天上午九点,有车接你去郑州。带上洗漱用品,不要告诉任何人。"
第二天,军用吉普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六个小时。当车停在一处有士兵站岗的院落前,胡乔木惊讶地看到了周恩来的秘书钱嘉栋。
"乔木同志!"钱嘉栋紧紧握住他的手,"总理让我来接你。先去洗个热水澡,换身衣服。"
在简朴的会客室里,周恩来显得比胡乔木记忆中苍老许多,深陷的眼窝周围布满皱纹,唯有那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。
"乔木啊,"周恩来示意他坐下,"林彪的事你知道了吧?"
胡乔木手中的茶杯晃了一下:"干校只传达了他是'叛徒、内奸',具体情况..."
周恩来从公文包取出文件:"这是毛主席在南方巡视期间的讲话记录。你先看看,然后帮中央起草一份传达提纲。"
胡乔木仔细阅读着材料,当看到毛泽东说"有人急于想当国家主席,要分裂党"时,他抬头问道:"总理,传达范围是?"
"地师级以上。"周恩来揉了揉太阳穴,"要着重说明这是毛主席粉碎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,但不要涉及具体细节。特别是...飞机坠毁的情况。"
工作持续到凌晨三点。当胡乔木把改好的第十稿交给周恩来时,总理突然问:"你这些年,还坚持写日记吗?"
胡乔木心头一紧:"早就不写了。现在只写思想汇报。"
周恩来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:"有些记录,将来会很有价值。"说完便低头审阅文件,再没提起这个话题。
胡乔木的平反文件是邓小平亲自签发的。回到北京第二天,他就被接到国务院会议室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。
"同志们,"邓小平敲了敲话筒,"现在文艺创作要百花齐放,《创业》这样的好电影应该支持嘛!有人动不动就扣帽子、打棍子,这个风气要不得!"
散会后,胡乔木在走廊被江青拦住。她穿着剪裁考究的军便装,身上散发着浓郁的香水味。
"胡秘书长,"江青笑容可掬,"你回来得正好。我准备重新排演《红灯记》,需要你这样的专家提意见。"
胡乔木推了推眼镜:"江青同志,我刚回来,很多情况不了解。况且现在文艺工作应该..."
"应该什么?"江青突然变脸,"你是不是也认为样板戏过时了?"
邓小平的声音从背后传来:"江青同志,乔木同志刚恢复工作,总得有个熟悉过程嘛!"他拉着胡乔木的胳膊快步离开,低声道:"别单独和她接触。"
三天后,胡乔木接到通知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。走进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时,他发现自己的座位牌被放在后排角落。更令他震惊的是,主持会议的王洪文宣布:"今天讨论的主题是'反击右倾翻案风'。"
张春桥的发言持续了四十分钟:"现在有人否定文化大革命,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!邓小平同志最近讲话很有问题..."
胡乔木看到邓小平始终面无表情地记录着。当轮到他自己发言时,他只说了句"我完全拥护党中央的决策"就坐下了。
会后,李先念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:"明早八点,北海公园东门。"
清晨的北海公园游人稀少。李先念穿着普通的蓝布中山装,像个退休老工人似的坐在长椅上喂麻雀。
"先念同志。"胡乔木在他身边坐下。
李先念继续撒着小米:"你知道为什么突然又搞'反右倾'?"
胡乔木摇头。
"上个月,毛主席听了江青的汇报后说:'小平偏右,要批评。'"李先念叹了口气,"不过主席也说了,'还是人民内部矛盾'。"
两人沿着湖边慢慢走着。快到五龙亭时,李先念突然问:"你记得1956年毛主席在游泳池边的那次谈话吗?"
胡乔木点头:"主席说社会主义建设要'稳当一点'。"
"可现在呢?"李先念停下脚步,"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,还在搞运动!乔木,你是笔杆子,应该把这些年看到的、想到的都写下来。"
胡乔木望着结冰的湖面:"写下来...给谁看?"
"给历史看。"李先念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,"这是我的工作笔记,从大跃进到现在,重要会议都有记录。你先保管。"
胡乔木接过本子,感觉重若千钧。这时,远处传来警卫员的咳嗽声,两人立即转换话题,讨论起即将召开的人大会议。
分别前,李先念突然压低声音:"主席最近常对护士说,他梦见延安的枣园。你说...这意味着什么?"
胡乔木没有回答。寒风中,他紧紧攥着那个小本子,掌心渗出汗水。
嘉正网-嘉正网官网-实盘配资排行榜-配资交易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