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38年那会儿,有个使臣跑到了大宋的都城开封。
他一路翻山越岭,走了好几个月,走遍了大半个中国。这么不辞辛劳长途奔波,就为了完成君王交给他的重任。
让大理国变成大宋管辖下的一个附属国家。
宋朝那会儿的皇帝宋仁宗,热情地欢迎了来访的使节团,跟他们聊得特别投机,还托使节给大理国的国王带去他真诚的祝福。
然而,当提到内附藩属这事时,宋仁宗只是微微一笑,然后摇了摇头,手一挥,说了句“实在不好意思”,接着就列举了一堆理由,比如自己德行还不够啊,幽云地区还没收复啊,黄河最近老是决堤啊等等。总之,“他们的请求还是别答应为好”。
主动送上门来当小弟的,竟然不要?这算哪门子事儿啊?
大理国这次派使者来,想归附大宋王朝,这已经是他们第九回来请求了。
快三十年过去,大理国再次派来使者,带着镶金的碧玉、带毛的刀剑、犀牛皮甲和马鞍等珍贵物品向大宋进贡,还是希望大宋皇帝能给个面子,承认大理国作为其附属国的身份。
到了大宋那会儿,皇帝换成了宋神宗当家。对于从老远地方来的大理国使者,宋神宗还是照样热情招待,可就是死活不同意给大理国的国君封个啥名号。
这已经是第十回了。
提到大理国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,毕竟谁没读过金庸的那些书呢?
遥想当年段思平能文能武,建立了大理国,还自创了枯荣神功、一阳指、六脉神剑,自此大理段氏名震江湖,成了武林里响当当的存在。像《天龙八部》里风流潇洒的段誉,还有保定帝段正明、镇南王段正淳、“恶贯满盈”段延庆,以及《射雕英雄传》《神雕侠侣》里的一灯大师段智兴,都出自段氏家族。
小说里的故事固然引人入胜,但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同样毫不逊色。
公元937年,后晋石家刚占据中原那会儿,在西南边陲的通海节度使段思平,联合董家、高家等势力,起兵反抗当时统治云南的“大义宁国”,并带兵包围了都城。大义宁国的军队守着河上的桥,段思平的军队怎么也打不进去。两军僵持不下时,段思平意外得到一个洗衣女子的指点,知道了渡河的地方。
人从我江边尽头来,马从三沙那个地方来,你们国家叫大理。
在一位女子的指引下,段思平成功过了河,打败了大义宁国,创立了新国家,国名定为“大理”。
自从唐朝时南诏覆灭后,云南这片土地上又陆续出现了三个国家,分别是“大长和国”、“大天兴国”和“大义宁国”。这三个国家存在的时间都很短,就像中原的五代时期那样更迭频繁。直到段氏家族建立大理国,云南才终于稳定下来。
段思平在稳住国内形势后,还一直留意着北方的情况:经济方面,大理国想要活下去,就得和中原政权做买卖;政治方面,要是和中原政权的关系搞不好,就可能像南诏那样,在没完没了的战争里把自己拖垮。
公元960年时,大宋王朝成立了。过了五年,孟氏统治的后蜀被宋朝灭掉,这样宋朝就跟大理国挨上了边。
虽不清楚这个中原的新朝廷会不会和前五个一样,很快建立又很快覆灭,成为所谓的“第六朝”,但为了保险,还是得和这新朝廷搞好关系。所以大理给大宋送去了“恭贺平定蜀地”的贺词。
过了三年,大理又派人前来联系,希望能和宋朝建立友好关系。
可是,对于这个在以前南诏地盘上建立起来的政权,宋朝心里却有些害怕。
宋朝的皇帝和大臣们觉得,唐朝那么强盛却走向灭亡,表面上看是黄巢起义闹的,其实是因为和南诏长期纠缠不清,时而打仗时而和好,这才把大唐给拖垮了。
后来欧阳修在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里说“唐朝灭亡于黄巢之乱,但祸根是在桂林埋下的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当时南诏攻打安南,唐朝从徐州调了三千士兵去安南,其中八百人驻守桂林,原本约定三年后调回老家,可六年过去了还没换防,桂林的士兵们非常愤怒,纷纷起兵反抗,给唐朝造成了沉重打击。所以,桂林兵变的起因,还得追溯到南诏。
有了这样的想法后,宋朝便制定了大理互不干涉、互不往来的政策。
据明朝杨慎所著的《滇载记》记载,宋太祖赵匡胤因担心重蹈唐朝因南诏而起的祸患,便用玉斧沿着大渡河划了一条线,称“这之外的地方就不归我管了”,从此两地便不再往来。
水流虽没感情,可落花却满怀深情。
为了贸易发展以及国家安全,大理想和宋朝交好,建立友好关系。其实,在整个北宋、南宋319年的时间里,大理确实没和宋朝作对,不像唐朝时的南诏,老是在唐朝和吐蕃之间摇摆不定。
不过仔细琢磨,要是仅仅因为经济往来、国家安稳的缘故,大理根本没必要这么讨好大宋。
在钱财往来上,大理虽不算宋朝的附属小国,大理的国王也没被宋朝皇帝正式封过,但这压根儿没影响到两国做买卖,像集市贸易这类事儿一直都没断过。特别是,大理有好多马。这对缺好马的宋朝来说,那真是再好不过了。
宋朝在四川和广西两地,都专门设置了相关机构,并制定了配套政策,以促进与大理国的马匹交易。例如南宋那会儿,宋朝就通过广西跟大理进行马匹买卖,有史料记载:
从建炎年间开始,一直到淳熙那五十年里,这事儿最为兴旺。当时常以一千五百匹作为固定的数量标准,每匹马的价格在三四十两到六七十两银子不等,交易总额常常能达到七万两左右。
国家安全方面根本没啥可担忧的。宋朝都懒得理你,你还怕个啥呢?
那大理为啥非得去讨好大宋,热脸贴冷屁股呢?
解决问题的关键,藏在大理当时的国内局势里。
大理从建国到灭亡,国内统治集团各派系间,矛盾一直十分激烈。
段思平刚建立国家那会儿,为了感谢那些帮他夺得政权的大家族,像高家、董家这些,他就给这些家族分封了很多领地。这样一来,大理国内就出现了好多诸侯。东边鄯阐府那块地,高家势力最大;西边洱海那边,杨家的地盘最广。
在激烈的派系争斗里,段家的权力慢慢被他人夺走。最常见的情形是,杨家频繁发起叛乱,高家则借着平定叛乱的机会,逐步掌控了大理的实际权力,最终大理被蒙古铁骑所灭。
《天龙八部》中,大理国有个叫高升泰的鄯阐侯,他和保定帝段正明、镇南王段正淳亲如手足。段誉遭段延庆困在万劫谷,段正明打算把皇位让给段延庆来换段誉平安,这时高升泰跪地劝阻说:
这段延庆被称作四大坏蛋头头,要是在大理当上皇帝,老百姓可得遭不少罪。关于皇上让位这事,我升泰就算死了也不敢从命。
真实情况是,高升泰迫使段正明放弃皇位去当和尚,自己坐上了皇位,还将国号改成“大中”,让大理的统治断了档。
做了两年皇帝,高升泰就一病不起了,他在临终前告诉儿子,要掌握实权别贪图虚名,把权力还给段家。就这样,大理的王位又落到了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头上。
段正淳在历史上可是个惧内的主儿,为了逗老婆欢心,还特意写了首顺口溜来夸她呢。
国中有女中豪杰,家中有美貌妻子。老公比不上老婆,也是件美事。老婆让往东别往西,往东有好话哄着,往西就比文赛诗较量。我这做丈夫的没啥大本事,哪能和如花似玉的老婆争短长。
这并非表示段正淳有多痴情,也不说明他们夫妻有多和睦恩爱,只是因为他的妻子并非刀白凤,也不姓秦、甘、阮、王,她姓高,是高家的人。
所以,在王权渐渐没落的国家里,要是能得到强国皇帝的正式封号,就成了证明自己正统身份的一个办法。不然的话,说不定哪天,段氏家族就会在大理国那种强者为王的环境里,失去王位甚至丢掉性命。
段正严当上大理皇帝后,大理国向宋朝请求册封国君的事才有了新进展。
段和誉(1083年至1176年),本名段正严,乃段正淳的儿子。公元1108年,段正淳选择放下尘世,成为僧人,段和誉便接过了皇权的重担。到了1147年,面对朝廷中激烈的权力争斗,段和誉也决定抽身而退,同样选择了出家之路。
段正严当皇帝当了39年,是大理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。
据史书记载,段正严当皇帝时特别勤政,关心百姓,任用贤能,算是个挺有本事的皇帝。他和宰相高家那帮人的关系,也不像之前几任大理国皇帝那样紧张得要命。要说他对历史最大的贡献,那就是成功让宋朝皇帝给了他封号。
公元1116年,大理国派使者带着乐师等“礼物”前往大宋,这是他们第十一次提出想要归附大宋的请求。
宋朝那时候,当皇帝的是宋徽宗。
此次出访,大理国的使者团一如既往地受到了大宋的盛情接待。宋徽宗观赏了乐伎的演出后,心情大好。最终,他授予段正严金紫光禄大夫、检校司空、上柱国、云南节度使的职位,并封其为大理国王。
前后折腾了150多年,经历了10次没成功,历代大理国君一直盼着的请封愿望,最后让段正严给达成了!
这恐怕是历史上最不好当的小跟班了。
可幸福时光总是短暂,才过了11年,北宋就变成了南宋。老大的实力一下减半,小弟身上的荣耀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。皇帝亲封的“大理国王”头衔,也没能让段氏在大理国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上风。国家大权依旧在高氏手里攥着,就连段正严这么能干的国君,也是毫无办法。
不仅如此,北宋灭亡、南宋建立之后,大理和宋朝之间的关系又变得复杂起来:
南宋不想再认这个小弟当跟班了。哪怕是在宋徽宗在位时,名义上建立的那种宗主与藩属的关系,南宋也不想继续下去。
公元1133年,当时大宋的皇帝宋高宗谈及大理时表示:
如今买马倒是可行,但进献贡品这事儿可不能答应,怎能为了那点虚名就折腾百姓呢?
那时南宋被北边的金国压得喘不过气,哪还有心思管大理这个“小跟班”。就怕一不小心把它惹急了,到时候马买不成不说,还得同时对付两边的敌人。
宋朝的皇帝和大臣们觉得,要想一直和平,最好的办法就是彼此互不搭理。
因此,大理和宋朝之间,虽然民间一直有来往交流,但官方认定的那种附属关系却总是断断续续的。
公元1171年的时候,段智兴坐上了皇位,当上了大理国的第十八任皇帝。
小说中的段智兴,一阳指绝技无人能敌,武艺高强到了极点,跻身"江湖五大顶尖高手"之列,大家都尊称他为"一灯大师"。
历史上的段智兴,和小说里那个一灯大师,几乎没啥关联,他也就爱拜佛这点跟小说沾点边。他当皇帝的29年里,成天就知道烧香礼佛,国家大事一概不管,还大肆修建寺庙,活脱脱一个梁武帝再世。这么一搞,大理国的国力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。
1244年,蒙古的军队往南进发,绕道去攻打大理国。大理国出兵迎战结果大败,将军也被杀了。这时南宋也正被蒙古军队威胁着,一听说大理国打了败仗、将军死了,居然还派人到大理去哀悼。
可惜已经来不及了。
1253年,蒙古的军队又一次向南进发,轻轻松松地就灭掉了大理国。次年,大理的国王段兴智(段智兴的孙子辈后人)选择了投降。而高氏家族则战斗到了最后一刻,最终因不愿屈服而被杀害。
去掉中间高升泰统治的“大中国”时期,大理前后共延续了315年,历经22代君主,最终走向了终结。忽必烈创立元朝后,在云南设立了“大理国总管”,之后又设立了云南行省。彩云之南这块美丽的地方,从南梁末年被各蛮族占据,历经700年,又重新回到了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。
大理覆灭二十五年后,崖山那场大海战里,大宋也步了大理的后尘,走向了灭亡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嘉正网-嘉正网官网-实盘配资排行榜-配资交易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